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1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分析研究,提出注重需求侧改革,强化科技战略支撑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而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即将召开,对明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宏观政策实施提出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。
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,货币财政政策在明年的实施方向实则已于今年下半年逐渐明朗。预计明年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回归正常化,信贷社融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以避免宏观杠杆率的过快上涨;但这并不意味着流动性会明显收紧,央行仍会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,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为市场提供合理充裕的中短期流动性。财政支出对民生领域、内需消费、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,同时,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积聚,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的必要性凸显,预计明年地方专项债规模将有所收缩。宏观政策调控依然会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实现动态平衡。
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虽对明年的宏观政策着墨不多,只提出“继续做好‘六稳’工作、落实‘六保’任务,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,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”,但市场对于明年货币财政政策的基调已有较为统一的预期。政策微调的苗头在近几个月来已有显现。11月的信贷社融增速环比均有所下滑,显示出信用扩张步伐的放缓。在经历了疫情以来的信贷大幅扩张后,随着经济持续修复,企业资本性开支需求支撑中长期贷款投放,信贷需求侧基础继续夯实。同时,供给侧边际出现“紧信用”迹象,三季度以来各项贷款受控增长,并预计明年信贷依然是受控增长,总量上预估明年新增信贷规模与今年大体相当或略有减少。
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,央行明年将继续扛起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”大旗,加大对直达性工具的使用力度,继续支持民营、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。考虑到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,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防风险,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下降。但考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不足,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,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确性,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。货币政策将继续围绕解决结构性问题,重点解决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以及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问题,预计2021年结构性降准、定向降准仍是重要备选工具。
今年下半年以来,货币政策就坚持总量适度、精准滴灌,明年仍会延续这一总基调。信贷结构上,今年在制造业、小微与民营企业、房地产等领域执行的结构性调控目标预计在明年仍会坚持,推动信贷资源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防止资金脱实向虚推高资产价格。在融资成本方面,预计明年贷款定价将维持平稳,不太会出现明显走低或反弹的趋势。“贷款价格并非越低越好。在经济需求向好、信用供给边际收紧的情况下,过度强调压低信贷价格容易产生信贷配给,也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”。
随着经济的逐步修复,为防范宏观杠杆率重新过快上涨,前期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临时性宽松政策将面临集中退出的问题,市场也有声音担忧宽松政策退出所带来的“政策悬崖”风险。早在今年5月份,货币总量宽松政策就开始逐步退出,今年下半年的信贷投放量已经与去年同期差不多。既然今年没有出现“大水漫灌”,明年也就不存在突然收紧和“政策悬崖”,预计“不松不紧”的态势仍将维持,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来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更为重要。
由于明年融资需求继续向好但融资供给偏紧,可能会出现结构性、局部的信用收缩情况,需要注意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,尤其是影子银行体系内弱资质的房地产企业风险较大。同时,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之际,“僵尸企业”数量依然较多,存量风险尚未完全出清,需要关注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背景下,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的大额信用风险暴露,防范由此可能带来的区域性金融风险蔓延和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,妥善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潜在风险。